小太子惊了一下,却又忍不住露出渴望,咬牙道:“要!”
然后这孩子就被忽悠着去幼训营了,同营的都知道他是太子,但无妨,碌州这地方谁认太子啊?也不需要他出类拔萃,只要他能训练合格,未来碌州就是他的。
不过小太子这倒霉孩子目前还不知道,天大的馅饼正悬挂在他脑袋上。希望这孩子不会被砸死在半路上吧。
永安二年,佘州建皂衣卫,朝臣们反对之声前赴后继。向来有懦弱名声的皇帝,砍了一波脑袋。
聪明人可都没跳,只冷眼看着——现在朝堂上的许多人,既是先帝的旧臣,也是義王的旧臣啊。
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这些人,可是险些要了他们一家的命啊。
都道皇帝仁厚,换了天子不换臣。不,他只是个有耐心的慢性子。
砍了一波后,原本只在佘州试行的皂衣卫制度,改为在大半个大梁试行。
之前文臣闹腾的时候没发声的武将们,这时候站出来表示了支持——皂衣卫算是军户,衙役可没这么多人,尤其高级别的皂衣卫,现在还是要从军户里头调派,虽然进了皂衣卫就算是走了另外一条路,但也算是给了他们另外一条出路。
碌州也来了些人,加入了朝廷皂衣卫的构架。
但各州还是乱了几年,毕竟文官不乐意,许多当地乡绅也不乐意,且皂衣卫确实增加了各地的财政支出,又有良莠不齐的差役在进入皂衣卫后为祸百姓,闹得文官反扑,人人喊打。
不过,皇帝还是很稳得住的。他没因为短期内的乱子就焦躁,反而更坚定地推动着皂衣卫的改革,有不合适的地方就修改政策,有坏人就处理掉坏人,但事情必须都查清楚了,该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不能因此扩大范围。
闹腾着想借小事扩大打击面的,能当场拿下就当场拿下,不能的就先在小本本记下,以后找到机会再说。
朝堂上的大臣们打起来了,他也从来不着急,甚至他连自己的名声都不在意。
有人指着鼻子骂他“为君者,却屈膝为一藩王前卒!”皇帝也依然是笑着的。
回到后宫,皇后一脸疼惜地迎了出来,皇帝拍了拍妻子的手:“没事儿,这点事算什么?朕是骨头都被踏碎过的人,能活到现在,都是赚的。”顿了顿,他又道,“若没有碌王叔,朕该会是个暴君。呵呵,瞧朕说的傻话,若没有碌王叔,朕现在该躺在坟里。若有坟的话。”
“碌王叔是对咱们一家有恩。”
“你当朕是感恩啊?朕是……害怕。是碌王叔让朕翻身的啊。”
“!”
“咱们得一直记得,别忘了。”别忘了,碌王有那个能力,把他们再碾碎了。
皇后觉得皇帝这个态度有些过了,可面对皇帝细细叨念的模样,最终没敢出口劝。
永安三年,还有一件事渐渐闹了起来——丝路商人已经断了两年多了。
丝路商人会断流,不是新鲜的事情。毕竟这条丝路其实很脆弱,东边这头还好,西边那头一路上大小国家林立,某个国家发生了动乱,某几个国家互殴,或者某个贵族发疯开始打劫商人,都会将商路阻断。
但过去的经验中,一断也就是断上三五个月,最多一年。很快西边的国家会联合起来,把找事的踢出去,恢复商路,毕竟他们都是靠这条商路活的。
可三年了,太长了。
大梁的富贵人家,多多少少都和丝路上的商人有联系。黄金、白银、宝石、香料,很多都是西边带过来的,甚至用着这些的大人物们自己都不知道,到了现在才发现,很多东西没有了。
多数可以用国内的代替,但宝石有些比外边的更贵,有些成色不好,毕竟中原这边各种矿产开发的时间太久了。还有最要紧的,与丝路商人交易,真金白银的进项没有了。
然后这个商路断绝的原因,一开始当然是先问碌王。当然,是私下里通过一位商人偷偷问的,毕竟多数关心这事儿的都挂着个书香门第的牌子,他们可是不能言利的。
“前两年有盗匪过去,把商道给截断了。你们给钱,给粮,孤就给你们把商道打通了。又或者你们自己派兵,给孤一笔过路费,也可。”
商人:“……”
他哪敢答应?只能客气笑着,告辞了。后来这事就没有了下文,商人们倒有些意动,可是他们更上头的官员们别管背地里怎么捞钱,这种事都是不敢干的。
永安四年初,碌州派兵向西。
大臣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西域诸国出钱了。中原能撑着,他们撑不了了,就跟当初的芙兰一样——所以当年芙兰使者以阻止中原商人威胁朝廷……相当于用自杀威胁?
敖昱要的也不多,不过是诸国加起来,分十年支付的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罢了。
他派出去的军队甚至不是正规军,其中七成是“三州与草原有志于剿匪的勇士”。这些人的武器、铠甲、马匹都要自备,但他们能获得的收益——劫掠皇宫与国库,但其中不包括人,男女都不行。
草原人踊跃报名,他们过去也是如此,头人“点骑”,每个大小部落需要出一定的勇士,能从战争中获得什么,就看他们自己的勇猛了。或是抢劫,或是头人看中后给予赏赐。
【宿主……你这一手不只因为这些人便宜吧?】
【对。】
十多年了,草原部族年轻一代都长起来了,他们吃喝饱足,兵强马壮。很多部族的头领,也都换成了年轻人,这些人没经历过碌王当年的杀戮,现在变得跃跃欲试了。这一下,算是给许多部族都抽了血。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苹果醋觉得自己果然变强了不少,可又觉得心情有点复杂。
唉……文明的碰撞,多数时候都是充满血腥的呀。苹果醋文艺又明媚的望天。
至于那三万血骑,带队的是狄季安的长子,狄旷业。
一共十万兵马就去了。次年,回来了一万士卒三万雇佣兵与大群商队。十万大军可不是都死在外边了,是和狄旷业在那边开疆拓土了……
三万雇佣兵给妻儿带回去的,是大量珍宝。当年点骑没点中的年轻人们,都跟着躁动起来了。野心家们也开始思考,虽然西去的路途是比较漫长和艰苦,但这是一条已经十分稳定的路,准备充分没有危险。只要跨过这条路,等待着他们的就是可以随意劫掠的富裕之地。
敖昱也没拦着他们,甚至主动接纳了很多被抛弃的女人孩子和老人——并非特例,失去丈夫不想改嫁,或年幼的儿子还没长大,这种家庭会在部族迁徙时,被抛下。敖昱最喜欢这种家庭了,这个时代做出这种选择的女性,就算是个恋爱脑也是个坚毅的恋爱脑,孩子对抛弃他们的旧家族充满了憎恨,老人们可能失去了工作能力,但总能有些知识。
放纵部落“迁徙”的同时,敖昱请旨,派大臣去西边管理。
朝廷:“……”
文臣都不想去,武将有点想去。
文臣不想去很简单,一辈子苦读诗书是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中原的穷乡僻壤都比听都没听说过的西域好。
哪个武将不想为国开疆?就是那地方真的太远了,去了就一辈子回不来了。
后来商人们听说了,倒是都很想去。中原商人其实很有开拓精神,但中原商队在西边都很难走远,因为容易被杀。
和这边大一统的东方不同,西方的诸多小国欢迎他们,却不欢迎他们走得太远,最好就和他们的钱一块儿,留在自己的国家里。
上一篇:前夫哥他老实本分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