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院长本来在品尝茶水,闻言撩起眼皮,颇有兴味地看了陆川一眼。
“女子班?哥儿班?跟你在云南国子监开设的一样吗?”
陆川在他的视线里,肯定地点头:“是的,女子哥儿虽然不能科举,但她们也有读书明理的权利。我希望她们也能如男子一般,多读些书,思想不必困囿于男子身上。”
她们也可以有广阔的天地,能从书中去看天下,能像男子一样游历天下,能真正做自己。
周院长脸色一正:“陆大人可知,白枫书院若是开设女子班哥儿班,将会在京中掀起多大的风浪吗?”
之前云南报纸传到京城,就被那些老顽固骂了许久,只是云南路远,他们谩骂也无济于事。
可白枫书院就在城外,一旦开设女子班哥儿班,他相信,白枫书院一定会被朝中一些老顽固炮轰。
陆川笑了一下,意味深长道:“周院长还怕这点风浪不成?”
白枫书院又不是没被骂过,之前还差点被骂得关门了,最后不还是撑下来了。
“况且,周院长当真没有这个心思吗?我可不信您是个循规蹈矩之人。”陆川定定看向周院长的眼睛。
周院长回看过去,半晌都没说话,苏幕看看陆川,又看看周院长,对两人之间突然的交锋不明所以,皱眉看了两个来回就放弃了,磕着瓜子当看戏。
不知过了多久,周院长突然大笑起来:“陆大人果然和传闻一样,老夫欣赏!”
陆川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心中一喜,小果儿读书的事儿有着落了!
“周院长亦是豪爽之辈,白枫书院才能有如今的名气。”陆川笑着说。
事情都谈妥之后,周院长看向陆川的眼神带上了几分欣赏。
周院长能和苏幕玩得来,说明两人很多地方都相似,比如一高兴就爱喝酒。
他当即让人把茶水撤了下去,换上几壶秋露白,拉着陆川一起畅饮。难得有人请客,喝酒当然要挑名贵的酒来喝。
好在陆川及时装醉,才躲过了被灌酒。
“所以白枫书院是打算开设哥儿班了?那要不要考核啊?”谢宁问。
“第一次招收女子哥儿,还不能确定报名人数,要不要考核得看报名的人多不多。”陆川解释。
谢宁略感失望,眼中有些担忧:“若真要考核,不知小果儿能不能考上?”
第275章 辩论
“梁氏!你怎么就这么狠心!让你去求你爹都不肯,竟眼睁睁看着我儿被贬!你个毒妇!”
“夫妻一体,你以为我儿被贬了,你能有什么好日子过不成?!”
“嫁到我连家十余年,天天苦着一张脸,我儿的官途都是你给愁没的,真是个丧门星!”
“梁氏!你快给我滚出来,赶紧去你娘家,不管是求也好跪也好,一定要让你爹救一救我儿,否则就别怪我连家不客气了!”
今天连母收到连英杰被贬出京的消息,顿时急了,跑到梁氏的院子里大骂。
梁氏躲在屋子里不出门,任由连母如何叫骂,都打定主意不跟她起冲突。
连家的后院里,本来连母和梁氏的势力是旗鼓相当的,一边是连英杰的母亲,天然站着孝道,一边是上官家的女儿,手里抓着不少嫁妆。
连英杰的做法就是两边都哄,两边都不得罪。
连英杰凭借官职之便赚了不少银钱后,梁氏手里仅剩的那点嫁妆他就看不上了。而且这几年梁尚书愈发看不上他,在郎中的位置上熬了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变化,他对自己的结发妻子愈发冷淡。
连母对内宅里的条条道道极为敏锐,察觉到儿子对梁氏的轻视后,就开始扯着孝道的大旗,和儿媳争起了管家之权。
如今连府里是连母做主,梁氏带着女儿儿子常年屈居于内宅,几乎很少出院门。
听着外面的骂声,梁氏面色平静,依然抱着怀里才两岁的儿子哄睡,仿佛没听到似的。
可惜外面实在是太吵了,连母一个人的声音能吵出八百只鸭子叫的效果,她儿子压根就睡不着。
她儿子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语气有些好奇,奶声奶气地问道:“母亲,祖母在说什么?”
梁氏声音轻柔在孩子耳边说道:“没事,你祖母在练嗓子呢,小奕快睡午觉。”说完她就动作熟练地捂住了孩子的双耳。
一边是外面有节奏的叫骂声,一边是母亲哄睡的小曲,连奕小朋友很快就睡着了。
见孩子终于睡着,梁氏把他放到里间的床上,关上房门隔绝一部分声响。
梁氏表现得很平静,她旁边伺候的大丫鬟却没这么大的定力,她小声抱怨道:“老夫人怎么能这么骂您,早在之前您就回了一趟娘家,在娘家坐了一天的冷板凳,都没能见着尚书大人,可见尚书大人并不想帮老爷,又哪里是夫人您求几句就能成的!”
“老爷早就被尚书大人放弃了,偏他自己还看不清,一个劲儿地为难夫人。”
梁氏给床上的儿子轻柔地扇风,她并没有阻止丫鬟的抱怨,只是在心里自嘲,尚书大人放弃的又岂止是连英杰。
她这个女儿也被一并放弃了。
她早该知道的,梁家的女儿只有一个用途,那就是通过姻亲稳固梁家的势力。
如今连英杰眼瞅着是个不成器的,没了拉拢的价值,连同嫁给连英杰的她,也一并失去了价值。
虽然早已知道了这个事实,可这一刻发生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有些心寒,不过只是一点点。
现在对她而言更重要的是她的一双儿女。
连母骂了大半个时辰,喉咙都快冒烟了,屋里人还是没有半点反应,身体疲惫,心里却是火冒三丈。
正在她按耐不住心里的怒火,要命人把门撞开时,门突然开了。
即便对面的是骂自己的婆母,梁氏依然向她行了一礼,才柔声道:“母亲,儿媳前些日子已经去寻过尚书大人了,只是尚书大人并没有见儿媳。”那天因为久久不归,还被连母斥责了一顿。
连母语气暴躁:“那你不会多去几次啊?!!我儿都这样了,你还想着自己的自尊,还当不当他是你夫君了?”
梁氏还真不把连英杰当夫君了,早在连英杰接连往府里纳妾,早在她被夺了管家之权,早在她只能靠自己的嫁妆养活一双儿女后,她就不当连英杰是她丈夫了。
可惜一双儿女还这么小,离不开连府的庇护,否则她也不会愿意替连英杰求到梁尚书那儿,她知道她爹有多无情。
后续果然不出梁氏所料,没有价值的人,哪怕那人是他女儿,梁尚书也不会花费时间见上一面。
梁氏语气平静道:“母亲,老爷此事儿媳亦有所耳闻,秋水县之事已被捅到陛下跟前,梁尚书即便有意回护老爷,如今却也是不敢动作。”
“老爷有此一朝,看来是注定的。您如今执掌中馈,理当尽快吩咐下人们收拾东西才是,过不了几日老爷就要去上任了,时间不多了。”
听着梁氏柔柔弱弱的声音,连母又是心慌又是气愤,她不可置信道:“你就这么接受了?!小奕还这么小,你就忍心让他跟着风餐露宿?还有倩姐儿,她都十二岁了,再过两年就能相看了,真去了连丰县那个穷乡僻壤,她还能有什么好亲事?!!”
梁氏确实是不忍心,但她也没办法,倩姐儿和小奕都是连家的人,她就算想和离,也带不走他们。
女人这一辈子,嫁错了人就是一辈子的事儿,她只能认命,尽力护着一双儿女,让他们不要走她的路。
梁氏无奈:“如今圣上的旨意已下,就算是梁尚书也不敢违逆陛下的旨意,我们除了认命,还能有什么法子?”
梁氏是认命了,但连母可不认命,她辛辛苦苦供儿子读书,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当了官,还没享过几年福,就要跟着儿子去那偏僻的连丰县,她光是想想就觉得浑身难受。
习惯了京城的繁华,身边伺候的丫鬟仆从环绕,还有儿子的侍妾上赶着伺候,天天山珍海味,她不知过得有多滋润。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