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275)

作者:星懒懒 时间:2025-03-08 11:15:04 标签:穿越时空 励志 科举 轻松

  陈青山围着牛车点了一圈,点了点头:“没错,是这么多。”

  “那把牛车赶到你二叔家吧,他家要一起去交税粮。”陈村长说。

  陈青山牵过缰绳,就要把牛牵走,他二叔家更靠近村口,装完二叔家的税粮,就可以直接去镇上。

  此时天还灰蒙蒙的,他们得赶早去,不然十几个村里的人排队,可就有得等了。

  陈村长拿上一本册子,再拿上妻子摸黑起来做好的烧饼,就要出门去。

  到了陈青山他二叔家,对方利索地把粮食搬上车,正要往镇上出发,村长妻子奔来,手里拿着半袋粮食。

  “老头子,你忘了拿这半袋粮了。”村长妻子粗喘着气。

  村长一拍脑袋:“瞧我这记性,都把这半袋粮给忘了,差点就误事儿了。”

  虽然他们在家里已经清点好数量,但收粮的官差可不管有没有秤,他们全都得重新秤一次,有时候会故意多秤一些,昧下来当他们的油水。

  所以有经验的农户,基本都会提前准备多一些粮食,以防粮食不够,还得到处借粮。

  若是借不到粮食,他们还会被官差以缺斤少两的名义,罚交十倍的税粮。

  大家一般都会多准备一些粮食,以防万一。

  村里有不少人也是这个时候去交税粮,大家都等在村口,就等村长带头,一起去交税粮。

  一行人来到镇上,明明出发不迟,却还是排了很长的队伍。

  村长带人排在末尾,天已经大亮,镇上的人开始吆喝着卖包子馄饨之类的。

  陈青山拿出他娘烙的烧饼,递给他爹一块,自己再拿起一块吃起来,边吃边听周围人说话。

  “怎么排了这么长的队?”旁边的馄饨摊子上的客人问道。

  “交税粮呗,还能是什么!”他隔壁桌的客人回道。

  “说起税粮,我听说京城里的店铺,每年挣这么多钱,都不用交商税,可羡慕死我了。”

  “不用交税银?你听谁说的?”

  “就报纸上写的呀,你没看报纸吗?一个个赚老多钱了。都说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低,偏偏人家不用交税,我们辛苦种粮还得交税粮!”

  “凭啥我们农户就得交税粮,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却不用交税?”客人一拍桌子,桌上的馄饨汤都溅出来几滴。

  村长和陈青山不知何时停下了吃烧饼的动作,一口烧饼含在嘴里久久不曾咀嚼咽下,专心听着馄饨摊子客人的话。

  “嘁!人家朝中有人呗!所以才不用交税银。”

  “不公平!”

  “不公平又如何,谁让咱们是个手无寸铁的农户呢。”

  因为这两桌客人的话,街上不少人都加入了讨论,就连正在排队交粮的花溪村村民,也对此议论纷纷。

  以村长家的生活水平,还是能买得起报纸的,平时他到镇上买了报纸后,就会到村里的大树底下,给没钱买报纸的村民读报纸。

  几年下来,花溪村的村民都识了不少字,对报纸上的内容耳熟能详。

  最近忙着秋收的事情,加上这几天要交税粮,村长需要到每家每户清点应交的粮食,忙得不可开交,连报纸都顾不得看。

  村长皱着眉头,有些不清楚大家讨论的话题,吩咐陈青山:“老大,你到书铺去买张报纸来。”

  陈青山应答:“好。”然后麻溜放下装烧饼的袋子,咬着嘴里的烧饼往书铺的方向跑去。

  陈青山很快就把报纸买了回来,村长翻到时事新闻那一页,一字一句读着上面的故事。

  其实故事也没什么新奇的,只是在其中提到一句:“京城的商人不交商税。”

  “爷爷,为什么我们农户要交农税,而商人却不用交商税?”一道少年声音传入村长耳中。

  村长循声看去,是排在他前面的一对爷孙,应该是隔壁村的。

  少年爷爷叹了一口气:“我年轻的时候,在城里酒楼做过小二,当时经常听掌柜的说,户部的人又来查账,要交商税了。当时每个月都要交商税,现在好像朝廷都不派人来收了。”

  好像就是从先帝时候开始的,大家都不用交商税了。

  “小兄弟,别问你爷爷了,京城里的大商人不用交商税,当然是因为他们有大官员庇护,哪里像我们这些穷苦百姓,只能任人宰割!”一道洪亮的声音从馄饨摊子传出。

  村长目光落在报纸上,心神却不知去了哪儿。

  陈青山心里有些忿忿,面上也带出了几分,为什么只有他们需要交农税?

  整个京城的平民阶层,因为大安报社的一篇故事,再加上谢宁特意找人在民间引导,此时已引起了些许波澜。

  而上层的官宦权贵们,甚至是经营着高档店铺的掌柜,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只有比较平民的店铺,因为来往的都是普通百姓,听到了不少这样的言论,心里莫名有些恐慌。

  好像他们不交商税,已经引起了民愤。

  可是他们虽然没有交商税,也给京中的官员上供了不少钱财,赚的也不算多。

  小商贩们心里很是委屈,比如老方,他这几天已经被不少客人问,他有没有交税了。

  但他哑口无言,因为他真的没交税。

  百姓们可不管他们有没有给京中官员勋贵上供,他们只知道,大安有设商税,而京城的商人却不用交商税。

  经过几天的发酵,你一言我一语,渐渐激起了百姓们怒气,慢慢地也有不少官员知道因商税而起的民愤,但他们都不以为意。

  农民又不像书生,所发言论可以上达天听,他们都不把百姓放在眼里。

  但陆川会让事实告诉他们,百姓的力量有多大。

  夜晚,陆川和谢宁小夫夫俩在书房商议事情。

  谢宁坐在陆川的腿上,陆川左手揽着谢宁,右手拿着毛笔画画写写。

  两人前胸贴着后背,在这天气渐凉的秋天里,多了几分暖意。

  谢宁手指着桌上的纸张:“现在已经把百姓的矛头指向了商户,下一步就应该再加一把火,让那些商人迫于百姓的压力,自动来户部交齐税银。”

  陆川点头:“宁哥儿做得很好,接下来还是要看你的,户部现在不方便出面,否则容易让商户把矛头指向朝廷。”

  谢宁:“我明白,我已经写好了下一篇稿子,明天就会发售,想必那些商户撑不了几天。”

  陆川放下手中的毛笔,拿起谢宁写的稿子看了起来,谢宁有些无聊,便窝在陆川脖颈侧跟着他看一遍。

  陆川抱着谢宁的手下意识紧了几分,两人也贴得更近。

  谢宁的这篇稿子,主要是阐述商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交商税的。

  最后一句点出:先帝时不需要交商税是先帝的规定,但圣上已经登基五年,应该按照圣上的旨意来,该交的商税就要交,以前没交的也应该补上。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是圣上当皇帝。

  毕竟朝廷从来没有说过要取缔商税,那就代表着朝廷想收这笔商税。

  这期报纸一出,百姓们更是言辞振振,都敢鄙夷那些不交商税的商户了。

  逼得商户们纷纷去找背后的靠山,询问他们到底要不要交商税。

  尤其是一些老店铺,先帝一朝时,因为不用交商税,他们反而要多给背后的官员一成利,比交商税还狠。

  但是他们都没办法,谁让不用交商税是这些大人们争取来的。

  可现在百姓们都叫嚣着要让他们交这个商税,这份钱应该从给上面的分红里出,还是他们自己出,这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还没等官宦权贵们想出什么法子,谢宁就让大安报社带了个头。

  第二天一大早,大安报社的大门敞开,好几个壮劳力两人一组抬着几个大箱子,有两个装满了铜板,一个装着报社这些年来的账册,荣斋先生走在后面,一路往户部的方向走去。

  路上有认识荣斋先生的百姓,出言问道:“荣斋先生,你们这是怎么回事?抬着几个大箱子,是要去做什么?”

  荣斋先生一脸严肃,用以前说书时的声量说话,确保半条街的人都能听到。

推荐文章

花田喜事

寡夫郎

暴君的小太监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摄政王人人诛之

一定要当暗卫吗

暗卫难当

我被迫造反了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上一篇:花田喜事

下一篇:皇子生活指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