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虽然全程都在紧张中度过,但还是注意到永宁侯看陆川的眼神,像是看要拐走他哥儿的穷书生。
虽然陆川确实是穷书生,此行也确实是要把他家哥儿娶走。
陆川无奈笑笑,都说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岳丈与儿婿之间也不遑多让。
以后看到谢宁日子过得好,永宁侯应该会改变他的态度。
大概,吧?
大安朝的成亲礼仪比之前朝,精简了不少,少了很多繁琐的流程。只需要纳采、纳征和亲迎。
今天已经完成了纳采,接下来王媒婆又带着陆川准备的聘礼到侯府,完成纳征礼。
纳征过后终于定下了日子,十一月廿一。
陆川一开始看到这个日期,还觉得太久了,结果听王媒婆说,这个日期已经很近了。
京城的大户人家,从提亲到成亲,正常的是一年左右,比较急的也要半年准备。
像永宁侯府这样的人家,从定亲到成亲的日子,才两个多月,已经是很急了。
也幸好谢母从谢宁十五岁就开始准备了,准备了三年,除了一些容易过时的东西需要置换,其他都是现成的。
其实按永宁侯的意思,自家哥儿出嫁自然是越晚越好。这话一出就被谢母给揍了。
京中的女子哥儿一般是十三四岁说亲,待到十六七岁出嫁刚刚好,谢宁十八岁已经很晚了。
为了不让谢宁以十九岁高龄出嫁,谢母选了个最近的好日子,赶在年前把婚事给办了。
陆川听了王媒婆的讲述,也不抱怨时间久了,心里还暗暗赞成岳母大人的英明决策。
期间侯府与陆川提了个要求,那就是成亲后跟谢宁一起住在城里。
他们当然也不会空口白牙就直接提要求,谢家表示他们会给谢宁陪嫁一套三进的宅院,距离侯府就隔了一条街,方便谢宁想回家就可以回家。
当时说的时候,谢明还很小心地觑着陆川,生怕他以为侯府是在折辱他,一气之下直接拒绝。
陆川没有那么大的气节,他对吃软饭这活,接受得心安理得。
况且看谢宁那娇生惯养的模样,要跟着他在乡下吃苦,陆川还舍不得呢。
不过话是这么说,陆川到底不是入赘,成亲还是要在老宅的,不然会让人说闲话。
到时候只需要在老宅住满三天,待回了门,他们就可以搬到谢宁陪嫁的宅院来住。
所以现在陆川需要把老宅修缮一遍。
老房子一旦没人住了,就容易变坏。
陆父陆母离世三年多,原身自己一个人要做饭读书,平时只打扫常去的几间房。其他房间许久不曾进去过,破败了不少。
村长帮忙找来熟练的瓦匠,来陆家把破掉的瓦片换掉,被虫蛀空的门窗换掉。
这也够陆川忙活一阵了。
说到修缮房子,陆川早就对古代的旱厕不满了,每次上厕所都是捏着鼻子去。
他一开始醒来,没有力气捣鼓这些,待身体好些了,又开始去城里工作,没有太多时间。
后来居然慢慢习惯,就没想起要改造茅厕了。
不过心上人即将嫁过来,虽然也就住几天,但陆川不想让谢宁将就。
趁着这次修葺,他打算改造一个厕所。
大安的陶瓷工艺高超,达到了鼎盛,瓷器的价格比较亲民,在京城的周边有不少小型的瓷窑。
陆川根据村长的推荐,找了一家瓷窑定做马桶水箱和管道。人家瓷厂虽然没见过这东西,但只要顾客给钱,他们什么都能做出来。
就是定做的东西有些贵,为此陆川付了三两银子,够他半个月的工钱了。
说到工钱,陆川跟永宁侯府定亲后,便去茶馆辞了工作。
陆川一心扑在这门亲事上,没有多少时间去上工,便跟张掌柜请辞了。
陆川倒不是因为跟永宁侯府结亲就看不上这点工钱,他还是很在乎的,所以他还在继续卖故事梗概,一个月挣上十几二十两。
以后的吃喝住行都可以花谢宁的,但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平时送夫郎点东西,都要用夫郎的钱吧。
而且修葺房屋,也要花好几两银子,这还是在破损不严重的情况下,这可都是陆川自己挣的银子。
马桶水箱和管道送来时,村长请来的瓦匠还没完工,还剩一点收尾。
陆川也不另外找人,直接请瓦匠帮忙把马桶装上。现在的瓦匠工,会的可多了,建房子的所有流程都要会点。
不过李瓦工还是看不明白这陆秀才要干什么,但还是听从陆川的指示干活。
李瓦工在陆川房间旁边的耳房费力挖坑,休息时不禁问:“陆秀才,您这是要干什么啊?”
陆正在研究怎么通水管,闻言回答:“我打算把这间房改造成茅厕。”
李瓦工大惊:“茅厕?在屋子里建茅厕?!!”
陆川点头:“是啊。”
李瓦工:“那岂不是会很臭吗?”
现下的人建房子,茅厕都是在屋外,离得远远的。
陆家的茅厕就是靠近养牲畜的地方。
陆川看着李瓦工震惊的模样,无奈地笑了:“不是你想的茅厕,总之,等我建好了你就知道了。”
李瓦工畏于陆川是他的雇主,不敢多说什么,但心里还是嘀咕:这陆秀才莫不是读书读傻了吧,哪里有人家会把茅厕建在房间里?
除了挖坑和渠道,安装的活都是陆川一个人干的。
他好歹是一个理科学霸,对于这些工科的工作,还是有些了解的。
这里没有自来水,陆川改造了一下,把按压冲水改成了拉绳冲水,水管用竹子代替,平时需要自己抬水把大水箱灌满。然后用管道把排泄物通到原来茅厕的地方,那里被陆川改造成化粪池。
一切完工后,陆川打量着这个房间,古色古香的布置,唯有马桶和水箱格格不入。
陆川露出怀念的神情,他好久没有舒舒服服上一个厕所了!
李瓦工试探地问:“陆秀才,能让我试试吗?”
陆川大方地让他随便试,李瓦工想着陆川刚刚的动作,拉了一下手绳,果然有水冲下来,水顺着底下的管道流走了。
李瓦工这才知道,原来陆秀才不是胡乱改造的,读书人果然就是不一样。
完工后,李瓦工没要这段时间的工钱。李瓦工是带着两个徒弟一起来上工的,房子修缮完就让徒弟就归家去了,这两天的粗壮活都是他一个人干。
所以他可以做主不要这份工钱。
陆川惊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
李瓦工嘿嘿一笑:“你这马桶是真好用,我想在自家也弄一个,想让你同意。”
陆川大方一挥手:“你也看过我安装了,直接去瓷厂定制马桶就行,哪家瓷厂你也知道的。”
陆川一开始定马桶的时候,还想过卖这个点子呢。不过古人也很聪明的,有心人去瓷厂一打听,就知道他定制的东西是什么,再一琢磨也能安装上。
在大安朝这个地方,他想用现代的点子挣钱,简直难如登天。
第17章 传信
白玉从门房手中接过信件,然后从荷包里掏出十几文钱递给他:“拿去买颗糖吃吧。”
门房才十来岁,正是喜欢吃糖的年纪,欢欣地接过铜钱,谢道:“多谢白玉小哥儿,这都是小的应该做的。”
白玉拿了信件走进谢宁的屋子,谢宁正在看荣斋先生说的新故事。
前段时间听了荣斋先生说的新故事,把谢宁想得心痒痒的,抓心挠肝地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偏偏定亲之后,谢母就不让谢宁再出门去听书了。
谢宁没办法,只好找人把荣斋先生每天讲的内容,用话本子的形式记录下来,再送到侯府给他看。
荣斋先生的新故事就是买的陆川写的故事梗概,跳崖、失忆、红白玫瑰等各种狗血都有。
没受过狗血剧冲击的大安人哪里抵抗得了。虽然也被不少人抨击,但讨论度上来了,几乎整个京城都传遍了。
陆川到城里买东西,都能在街边听小贩说上一两句。
为此陆川还迎来了一笔意外之财。
正常来说,被说书先生说火的故事,都会有书局找到作者本人,商量出版的事。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