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324)

作者:星懒懒 时间:2025-03-08 11:15:04 标签:穿越时空 励志 科举 轻松

  地方报想要和大安报纸一样,被当地百姓接受,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识字率,买报纸的人才会多起来。

  所以谢宁在临安府办报社,一开始肯定是亏损的,不过这点儿亏损,他能亏得起。

  对此谢宁已经想好了法子,那就是说书,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先用说书把人吸引进来,再教他们慢慢识字。

  “公子,这是临安府里最有名的十位说书先生。”谢十一说道。

  谢宁坐在大堂的上首,打量着这十个说书先生,他们五个一排站着,有老有少,神色既有兴奋又有不安。

  他们被人找来时,并不知道是何人来找,直到来到府衙后院,才知道找他们的人是知州夫郎。

  能为贵人说书,自然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同时也惴惴不安,生怕言语不慎,就得罪了贵人。

  半晌,谢宁才开口;“你们可都识字?”

  十位说书先生纷纷开口:“自然识得”、“会一些”、“读文章不成问题”。

  谢宁一听,十个说书先生,各有各的口音,有说官话说得字正腔圆的,也有说官话口音歪得听不懂的。

  谢宁有些绝望,难道第一关就要倒在语言上吗?

 

 

第242章 梯田

  虽然口音各异,但文字是统一的,他们至少都识得字。

  谢宁拿了一本话本子考较了一番,确认他们都识字,便放下心来。

  “你们知道大安报纸吗?”谢宁问。

  这几天谢宁让人去调查了,大安报纸已经传到了云南这边,只是京城终究离得太远了,最新的一期报纸还是半年前的。

  也是这一次外放到云南,谢宁才发现,原来大安报纸有这么多的盗版,盗版也就算了,版面质量堪忧,一份报纸的价格竟然高达上百文。

  在京城才三文钱的报纸,来到云南,居然要上百文钱,而且看的还是盗版。

  听说是湖广那边的行商,来云南收货时,顺便带过来卖的。

  这让谢宁有种亏大了的感觉,他得卖多少份报纸,才能赚到一百文啊!

  而且还是盗版,连三文钱都舍不得出,这上百文一份的报纸,他连半个铜板的利润都没捞到。

  十位说书先生又纷纷回话,谢宁尽量忽略他们的口音,分辨出大概有两个说书先生看过大安报纸。

  谢宁指着那两个说书先生,问谢十一:“他俩都在哪里说书?”

  谢十一回忆了一下,才回道:“较年老的那位,是在醉月楼说书的,来往的都是临安当地的权贵人家。”

  “长得比较年轻的,在百戏楼说书,一些闲暇无事的年轻富贵子弟比较爱去。”

  谢宁点点头,看来大安报纸到了云南,就是富贵人家的娱乐之物,并没有在百姓间流传。

  可能也是因为大安报纸传到了云南,价格比较贵,普通百姓消遣不起。

  谢宁只是把他们找来了解一下情况,如今第一期报纸还没做出来,也不急着让他们拿去说书。

  不过他给这十位说书先生每人发了一些报纸,让他们回去后照着报纸上的新闻和小说去说书,算是先宣传一下,等他的云南报出来后,百姓们接受起来就更容易。

  每个说书先生拿到的报纸都不相同,主要以小说作划分,让他们能够完整地说一个故事。

  十位说书先生被谢十一送出门外,看着关上的大门,面面相觑。

  所有人手中拿着一沓报纸,看向在醉月楼说书的老者。

  老者眉心皱了一下又舒展:“既是知州夫郎的命令,我们听着便是。”

  众人一想也是,而且还免费得了这么多报纸,一份报纸可值上百文,怎么说也是他们赚了。

  一开始成立大安报纸的时候,找了荣斋先生当副主编,他包揽了大部分的杂事,现在只有谢宁一个,什么事情都要管。

  比如和临安府当地的书局联系,谈印刷的价格,又要联系京中的报社,让荣斋先生及时把最新的时策文章和朝廷各地发生的大事消息送来。

  云南地处南方,路途遥远,行商三个月才能走一程,谢宁出发前便和荣斋先生约定好了,京中的消息三个月送一次,等消息到了云南,都过去半年了。

  但也比之前好,像云南这种地方,若是不特意打听,京中的消息,少说也得一两年才能传到这里。

  可能以后修路了,京城来往云南的路程速度才会加快吧。

  由于这次办报社只有谢宁一个主事人,哪怕有白玉荷花大河他们打下手,谢宁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正好陆川也忙,夫夫俩常常是早上出门,天快黑才回府,用晚膳的时候各自说一下白天都干了什么事儿,就洗洗睡觉了。

  陆川整个七月,没干什么别的事情,就光带着周判官去探查临安府各个地方的耕种情况。

  丁同知除了第一天跟随,之后没有一次跟过,但他一直都有眼线在队伍里,知道陆知州每天都干了什么。

  无非就是问问百姓们的种植情况,再问问他们种植有什么困难,一副为民做事的架势。

  丁同知也慢慢对陆川放下了戒心,新知州看来是一个为民办事的好官,至少表面上看对权力并不热衷,也没有笼络府衙里各个官吏的意思。

  如今府衙里众人还是更听他的话,整个临安府,也仍然在丁家的掌控之中。

  周判官本来是个大肚腩的中年男人,跟这陆川跑了一个月,不仅肚子瘦了下来,人也变黑了,像个难民一样。

  倒是陆川自己,可能是体质问题,他虽然也晒黑了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比一般人白。

  跑了这一个月,陆川摸清了整个临安府的农田有多少,其中百姓占比多少,又有多少是豪绅家的。

  他从百姓的言论中,总结出有多少豪绅背后依附的都是谁。

  临安府的田地,有将近一半的数量都被丁家收入囊中,百姓们无田可种,大多都去了丁家名下的田庄里当佃农。

  不过陆川暂时还没打算动丁家,丁家占了太多田地粮食,他得保证百姓们都有饭吃后,才能有所动作。

  否则饿极了的百姓,可不会管他是不是知州,他的政令一条都推行不下去。

  “什么?大人您想开一间粮铺?”丁同知惊讶道。

  夏耕结束后,陆川就不再下乡,开始常驻府衙,处理一些事务。

  丁同知看陆川为农事忙了许久,出于试探的心理,邀请陆川到醉月楼去小酌一杯,陆川欣然同意了。

  陆川两杯酒下肚,就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陆川连连否认:“本官是官员,怎么能行商呢?丁同知慎言!”

  丁同知像是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朝着嘴巴作势拍了几下,讪笑道:“瞧我,一时口误,还请大人见谅。”

  陆川喝了一口酒,摆手表示无碍,丁同知给他续了一杯酒,才继续开口:“大人的护卫怎么突然想要开粮铺了?”

  陆川苦笑:“本官的夫郎出身侯府,自小锦衣玉食,到了这里也不肯亏待自己,那么贵的冰,说买就买。”

  丁同知想到那个传闻,说知州夫郎每日都要买许多冰,他一人买的冰,能抵得上整个临安府卖冰量的三分之一了。

  就算富贵如他丁家,买这么多冰也是会肉疼的程度。

  他同情地看了陆川一眼,攀上了侯府又怎样,还不是养不起人家的哥儿。

  陆川被他这一眼看得有些莫名,但没想深究,继续说道:“府中开销大,底下人便想在这临安府开个粮铺,赚些碎银,好贴补家用。想问问丁同知,你有什么收粮的渠道吗?”

  丁同知问:“大人开粮铺,打算用什么价收?”

  陆川说:“本官夫郎的娘家嫂子,家里是走镖的,明年年初会来临安府一趟。本官想着,一边开粮铺一边收粮,收齐了让走镖的押到京城去卖。只要能大量供货,就算比市价贵上几文钱,也能接受。”

  临安府产的稻米,味道品质都不错,运到外地去,能卖上不少价。

  哪怕卖到京城,也有富贵人家愿意买账。

  丁同知心念一动,他田庄里倒是有不少产出,也开了几家粮铺,主要是低价收粮,然后卖给外地来的行商。

推荐文章

花田喜事

寡夫郎

暴君的小太监

当哥儿身份被揭穿后

摄政王人人诛之

一定要当暗卫吗

暗卫难当

我被迫造反了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上一篇:花田喜事

下一篇:皇子生活指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