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显是他们领头的中年男人站了出来:“下官姓易,是市舶司的令史,见过大人。”
紧接着一个个人出列:“下官是……”
粗略地把下属的名字和职务认了一遍,陆川便让他们退下,只留下一个易令史,让他给自己介绍市舶司的日常事务。
易令史很积极:“我们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事务的管理的监督,比如外商聚集的城西集市,就是由我们市舶司管理的。”
第209章 玉米
大安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止私人海船出海经商,但海外贸易利润丰厚,尽管禁令严格,仍然有不少小型海船悄悄出海。
为了打击私人海外贸易,大安建立了朝贡贸易制度,也就是指外国的使团携带贡品到大安进行朝贡,这些贡品皇室会留下一部分,剩下的由使团带来的人在民间买卖,朝廷特意给他们划分了一块地方,就是城西的云来集市。
这个云来集市京城的人一般称为城西集市,是位于城西最大的集市。
不光是外国商人会在此买卖,大安境内的其他地方的商人也可以到云来集市租铺位,但他们一般是短租,比如从外地拉货进京售卖,零售兼批发给京中的大商户。
外地的人在云来集市来来往往,鱼龙混杂,和京中的勋贵没有多大关系,加上云来集市是由市舶司直接管辖,反倒比较容易收税。
“大人,东边是本朝商人的摊位,西边是外国商人的摊位。您想先去哪边?下官可以带路。”易令史恭敬地说。
陆川没有犹豫,直接说:“先去西边吧。”他今年都还没来这边逛过。
之前每隔一段时间,陆川就会来这个集市逛一圈,希望能再找到像土豆一样的高产作物。
当初买下土豆种子的时候,和那个弗朗机商人说好了,让他帮忙找找有没有玉米、红薯之类的农作物。陆川还专门给那个商人画了几张作物的图片,从农作物的叶子到果实,全都画了出来。
甚至连做法和口感都描述了一遍。
可惜三年过去了,陆川一直没再遇到那个商人,也没再在集市上看到过什么高产作物的种子。
今年忙着会试殿试,之后又是送别好友、入朝当官、出京办差,一连串的事情下来,陆川压根没有时间和空闲来逛集市。
交接完市舶司的事务后,陆川看过以往的账册,便决定来云来集市巡视一番,以朝廷官员的身份来实地考察一遍。
易令史积极地给陆川介绍着集市的情况,力求在陆主事心里留下个好印象。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市舶司的新主事,非池中之物,不会在主事这个位置上呆太久。
若是他能讨好了这位陆主事,等陆主事高升后,让陆主事举荐他当下一任主事,易家再运作一番,想当上主事还是有可能的。
易令史的父亲在京中是个五品官员,多少有些能耐,所以他的想法不是幻想。
想到这,易令史对陆川越发讨好,陆川只要扫一眼,他立马就能详略得当地说出来。
“这个摊位是高丽国的,他们那边的高丽参不错,大人可要进去瞧瞧?”
“这个摊位是北戎人的,自从戎人被北疆军打败,签订了停战的文书后,他们年年都给大安纳贡,他们的东西多,所以地方也最大。北戎的皮毛还算不错。”
“那边是西域某个小国的摊子,西域那边的香料闻着挺香的。”
“那边是暹罗的摊子,暹罗茶味道独特,听说给陛下上供了一半,剩下的都在这里售卖。”
“……”
陆川一边听一边点头,全程没发表任何言论,也没有听易令史的推荐,到那些店里去。
他大致地看了一遍,仍然没有他想要的东西,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果然,能碰上土豆这种作物,已经是幸运的了,哪里能强求再多。
不过他现在到底是在办公,也不能太消极,便打起精神来。
巡视完了云来集市的西边,陆川顺势也逛了一圈东边,一圈走下来,都到中午了。
易令史看了一眼天色,说道:“大人,如今已是午时,该用午膳了,只是回户部估计得半个时辰,大人可要在这边找间饭馆用膳?”
户部的食堂是限时供应的,只怕等他们回去了,也没有饭菜可吃。
陆川点头:“那就在这边吃吧。”
易令史眼睛一亮,动作利索地给陆川带路,知道陆主事不好奢华,他也没带人去什么大酒楼,而是去了一家干净整洁、菜肴美味的饭馆。
“大人,您别看这饭馆小,但厨子手艺还不错,大人可以尝尝。”
易令史正准备让小二开间包间,被陆川拦下了:“不用了,就在大堂吃吧。”
然后陆川率先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易令史自然是听陆川的,连忙跟上。
这趟行程除了易令史,还有两个书令史跟着,在陆川的招呼下,四个人刚好一人坐一边。
由于自己对饭馆不太了解,就让易令史点几个店里的招牌菜色,易令史也不推辞,麻利地给小二报了五六个菜名。
因为正在饭点,大堂里的客人不少,上菜速度有些慢。好在陆川也不急,他是出门办差,晚点回去也无碍。
就在他悠闲地吃着瓜子,喝着热茶的时候,账房处传来了吵嚷声。
陆川好奇地循声望去,几个明显是外邦人打扮的人,说着蹩脚的大安官话,和账房先生在争执。
“不行,本店不接受赊账!你们这些外邦人,说是回去就给钱,出了这个门还不一定能不能找得到人!”账房先生严词拒绝。
由于他们的饭馆靠近云来集市,味道又很不错,有不少外邦人来吃饭。
来饭馆吃饭发现钱袋丢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一开始掌柜的心善,让他们回去拿了钱财再来结账,结果就再没见到那些人的影子了。
云来集市混杂,里面的人来来去去,可能今天在集市里卖东西,明天人就离开京城了,他们想找都找不到。
“先生,我们真的不会赖账,钱袋是真的被人偷了。”明显是几个外邦人的领头带着浓重的口音哀求道,口音虽然很重,但说得还算利索,应该是专门学过的。
账房先生没有一丝心软:“被偷了就找偷你的人去,但这饭钱必须要给,想吃霸王餐没门!”
几个外邦人脸色涨红,既是因为吃饭没钱付而感到难堪,也是因为钱袋丢失而难受。
过了一会儿,见外邦人确实是没钱,账房先生松了口:“我可以让你们其中一个人回去拿钱,剩下的等着那人拿钱来赎你们。”
岂料听到账房先生的话,几个外邦人脸色更难看了。
为首的领头说:“我们是今天刚到京城,怕把钱放在铺子里不安全,就都带在身上。”结果带在身上也还是不安全,反而被偷得更快。
账房先生脸色顿时青了,盯着几人的眼神很是不善,他若是不能把钱收上来,掌柜的就要扣他的工钱。
领头的赶紧补充:“但我们的货物还在铺子里,等卖了货,就马上把饭钱送过来。”
见账房先生脸色没有变化,领头的就知道对方是不接受这个建议。
为防账房先生撕破脸报官把他们抓起来,领头的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小心打开给账房先生观看。
“我可以用这个抵账,听你们这儿的人说,这个东西特别宝贵,能值几十两银子的。”
纸包里是一小把金黄色的豆粒,账房先生低头捻起一颗仔细观看,根据手感来看,应该是外邦的农作物。
虽然颜色金黄金黄的有些好看,但终究不是金子,账房先生扔下豆粒,一脸刻薄地冷哼一声:“什么破烂东西,也能值几十两银子?老夫可不会听你们诓骗!”
领头急忙把账房先生扔到地上的粒子捡起来,一脸焦急道:“这真的值几十两银子,几年前有个客人让我找的,说是只要找到种子,可以给我几十两银子。”
这种子可不好找,是他在一个贵族的花园里看到的,为了换这包种子,他可是花了一匹丝绸。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