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刚冒出这个想法,人群中便冒出了李大牛的声音。
“王二丫是我媳妇,她不见了你必须得给我个说法!”
王二丫心里一紧,眼中满是恐惧,当即就要下牛车,她不能让元三娘被李大牛这个无赖缠上。
大河一把拉住王二丫的胳膊,小声道:“王婶子稍慢,你现在冲出去,我们明天可就走不了了。”
王二丫挣了挣,常年吃不饱饭的她,力气自然比不过大河这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大河如今吃好喝好,活动量充足,浑身有劲儿着呢。
“大河小兄弟,你快放开我,我不能让元三娘一个小姑娘挡在前面,还有小花,她会害怕的。”
此时在外头驾车的虎子说道:“王婶子别慌,我先去给你瞧瞧是什么情况,若是顶不住了,你再出现。”
说完虎子也不等王二丫回复,抓着马鞭子就往人群里冲,还一个劲儿叫人家让让,很快就来到了前排。
元家的门口处,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正叉腰站在门前,她身后站着好几个身形壮硕的男子。
元三娘嘴皮子很利索:“你媳妇不见了,来找我干嘛?我不过是和她在一个工坊干过活,一点儿也不熟!莫不是看我一个小姑娘好欺负,才特意找来我元家闹吧?”
小姑娘对面站着一对老夫妻,还有一个流里流气的男子,应该就是王二丫的公婆和丈夫。
“这位姑娘,我们真不是想找你们麻烦,只是听工坊的人说,小花今天一直在工坊待着,工坊关门后就被你带走了,我老婆子担心孙女,你就让我见一下小花吧。”李母哀求道。
李父李母面相倒是不刻薄,反而还有点愁苦,骗过了不少不认识他们的人。
李母这话一出,风向瞬间就变了,看热闹的镇上居民开始指指点点。
“三娘啊,婶子知道你好心,特意照顾他们母女,不过人家爷爷奶奶来了,怎么也该让人家小姑娘回去吧?”
“是啊,你一个外人,哪能扣着人家孙女不放啊!”
“老元啊,你闺女一直拦着不让人家见孙女,这算什么事啊!”
元三娘年纪小小的,却一点儿也没被这些话裹挟,冷哼一声:“你孙女不在我元家,我是在工坊跟她说过几句话,可没把人带回来。兴许是孩子母亲回来把人带走了。”
李大牛往地上呸了一口唾沫:“你个小丫头片子骗谁呢?王二丫这个贱人今天就没在镇上出现过,孩子就在你家,你一定知道王二丫这贱人在哪里!”
元三娘冷下脸:“小花和王二丫在哪我都不知道,还要继续蛮缠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这话一出,李母维持的可怜表情瞬间变了,开始骂骂咧咧:“王二丫和李小花那个贱蹄子肯定在你家,我家大牛的兄弟都看见了,李小花进了你家门!你说不在就不在啊?让我们进去搜一搜,李小花肯定在里面!”
王二丫这贱人今儿早上就不见了踪影,连早饭也不做,还有李小花这个赔钱货也不见了。他们才商量好要把李小花卖了,隔天人就不见了,李母不信其中没有王二丫的手笔。
王二丫这个贱妇不见就不见了,但李小花她是一定要带回去的,明儿人牙子就要来家里看货了。
李大牛和他娘的想法不一样,比起李小花,他更想找到王二丫。王二丫竟然敢反抗他,这是李大牛不能忍的,这是在挑战他的权威。等找到王二丫,他非得狠狠打一顿不可。
李父没有说话,他站在这母子俩身后,只要他们母子冲进去,他就会跟着一起冲。
元三娘的身后站着的几个哥哥挪动脚步,把元三娘挡在身后。
元家大哥冷哼:“怎么?你们还想搜我元家?当我元家好欺负?”
四个身高体壮的大汉,齐齐往前走了几步,李父李母霎时不敢动了,李大牛这个二流子更是被吓得后退了几步。
看着这情形,元家是打定主意要维护她们母女,李大牛知道,今天是无法得逞了。他们只有三个人,等明天叫上村里人一起,他不信元家还会护着王二丫!
李大牛虚张声势地放话:“你们等着,老子明天再来,就不信你们还敢不放人!”
接着李大牛就屁滚尿流地跑了,李父李母见儿子跑了,也顾不得再说什么,忙不迭跟上。
围观的群众见找事的都跑了,就知道热闹结束了,纷纷散去。
也有好管闲事的,说道:“我说老元,人家闺女要真在你家,就赶紧把人送回去,别任由三娘任性,我看那一家子不像是好打发的。”
对此元三娘表示:“这是我们元家的事儿,就不用您操心了。”
然后元三娘率先走了进去,她的几个哥哥紧随其后,留下元父在外赔笑:“孩子不懂事,你别介意。不过他们说的孩子,真不在我们家。”
那人摇了摇头,见元父还如此纵着自家闺女,也不好再说什么,转身回家。
元家大门关上,屋子里元母抱着小花,小花也一脸恐惧地缩在元母怀里。
见此元三娘摸了摸小花枯黄的头发,安慰道;“小花别怕,他们已经走了。”
小花眼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无声地唰唰往下掉。
元三娘把小花抱进怀里,嘴里说着;“没事了没事了。”
小花没哭多久,很快就红着眼退出元三娘的怀里,全程没出一点儿声。
见小花不哭了,元父开口道:“三娘啊,今天爹和你哥哥是挡下了,明天就不一定能挡住,小花她娘什么时候来接她?”
元三娘皱眉:“王大姐说是今晚会来接小花,她一定会回来的。”
元父说:“我们只能让她在家里待到明天,明天她娘还不来接,就别怪爹把人交给她父亲了。”
元三娘急了:“可小花一旦被带回去,她就要被卖进那种地方了,她一辈子就毁了。”
元父的脸沉了下来:“李家村人抱团严重,明天若是来了半个村的人,爹和你几个哥哥可挡不住,你再任性也得考虑一下家人吧?”
元三娘对上父亲的目光,瞬间沉默了。
王二丫透过车窗缝隙,看到李大牛和李父李母都跑了,这才松了一口气,直接瘫软在车厢里。
大河说:“王婶子,小花暂时是安全的,不过以防万一,我们最好还是趁夜赶回去,否则我怕迟则生变。”
王二丫此时已经没了神智,大河说什么都点头。
于是几人悄悄到元家接出了小花,赶在宵禁之前,架着牛车往京城的方向赶去。
元家见王二丫回来了,也是松了一口气,少了个烫手山芋,元父对大河他们的态度极好。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律法参照《大明律》,《大明律》规定,妻告夫是杖罚一百,徒三年。为了剧情发展,只写了杖一百。
第173章 状告
老方和他招的小工正在收拾上一桌客人留下的残渣,好让下一桌客人入席。
最近天气不错,四五月的天气,将热未热,大家有空闲的时候,都喜欢在他这茶水摊子坐会儿,喝口温茶吹吹风。
现在的生意虽然比不上殿试前后,仍然有不少京城本地的老客光顾。
另外两桌的客人正在高谈阔论,小工则勤勤恳恳地擦着桌子,老方则准备坐回躺椅上,继续看他的报纸。
老方的邻居急匆匆地从他的茶水摊子经过,老方下意识地喊道:“老包,干嘛呢?怎么走这么快?”
老包听到有人在喊自己,急促的脚步突然顿住,转身看去,脸上挂上了笑容。
“老方啊,没什么事儿,急着去看热闹呢!”
老方一下就来劲了,蹭地坐直了身子,兴奋地问:“什么热闹?”
看热闹这种事儿,最好是有个朋友一起,两个人还能互相分享一下观点。面对老方的询问,老包激动地说了。
“听说有个妇人要告她的丈夫,京兆衙门正准备升堂呢!”
“嚯!妻子状告丈夫?这么劲爆?”
“那是,我家老婆子当时正好经过府衙门前,亲眼见着有个妇人在击鼓,嘴里还喊着‘民妇要和民妇的丈夫和离’。”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