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之前邴温故叫人专门排查过,都有记录,沈城舟拿了出来。
丰州这边耕地大约是土地的原因,收成本就不算丰富。而今年,竟有五六成耕地没有耕种。
“上次匈奴劫掠时间不巧,正是百姓们耕种时节,匈奴把很多百姓们藏在家中的粮种抢走了,导致许多百姓无粮可种。”沈城舟解释。
邴温故沉吟下道:“我带了杂交粮种过来,到时候可以分发给百姓。”
听到邴温故这般讲,沈城舟没有高兴,反而心提了起来。他才不信有人会无缘无故把这么多钱撒出去,朝廷可都不管丰州了。
果然下一秒就听邴温故继续道:“就当是衙门朝我借的,到时候等收成的时候,衙门还我就是了。”
“衙门的粮种?”
“衙门借给百姓粮种,百姓收了当然要还了。”邴温故理所当然道。
沈城舟脸都垮了,“百姓到时候要还几成?”
“借多少粮种还多少就成。”
沈城舟面上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他们这些当官的对于这事心里门清。
衙门里的就没不知道税收这里面的门道的,说是借多少还多少,但是都能动手脚。
发出去一升带麸皮的粮种,还一升不带麸皮的。再在称上动了手脚,一升就能变两升,甚至更多。
有很多衙门就是靠这种方法多收百姓们的粮税,这也是百姓们常常贿赂收粮税官吏的原因。
沈城舟心里冷笑,果然是个能‘赚钱’的好官,丰州城这么穷困的府城都能给他找到如此冠冕堂皇的搜刮民脂民膏的办法。这脑子可真够用,若是用到对抗匈奴上,说不定真能给他打赢。
沈城舟心里再怎样盘算,却也无可奈何,叫人去通知百姓们来领取粮种。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其实给丰州百姓们带来挺大震动的。
沈城舟的一些亲戚们有考虑到这层的,就托人来询问。
沈城舟直言相告,“新来的这位邴知府是个什么性子,我也不知道。不过他家眷来那日,你们都看到了,声势浩大得很。那么多家财,肯定很会赚钱。所以我也不确定到时候还粮种是个什么情况。”
这话相当于明示了,就差直接说还粮种肯定会做手脚了。
亲戚叹气道:“便是知道这是个坑,可没办法啊,还得跳。不跳怎么办,家里一粒粮种都没有了,地只能荒废,到时候一粒粮食都收不上来。领了粮种,最起码地能种上,不管收粮的时候怎么还粮种法,总归能剩下一些粮食。”
待亲戚走后,沈城舟娘子周氏问道:“郎君,妾之前听打听这位新府尹的人讲过,这位新府尹似乎改良了粮种,可增产。
如果真如传闻那般能增产五成,那么便是秋收时节多还一些粮食也是合适的。”
沈城舟眸色充满担忧,“我担心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个。娘子,你可考虑过匈奴的问题。秋收的时候,匈奴必来劫掠。到时候匈奴把粮食抢走了,那么百姓们要拿什么还给府尹。最后忙了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反而倒欠了府尹许多粮食,叫百姓们怎么活命。”
周氏吓得用帕子捂住胸口,“那我这就转告耶娘和家中亲戚,叫他们不要贪图增产就向衙门借粮种。”
沈城舟颔首,“去吧。”
有这种想法的百姓不少,而他们大多数都是日子还勉强能过下去,但却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这些百姓选择不借粮种。
剩下穷的叮当响的百姓,就没这种想法了。怎样都活不下去了,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第150章 匈奴人打来了 水泥
邴温故带来的二代杂交粮种有限, 本就不够全府城的,这般有人愿意借粮种,有人不愿意借粮种, 两下中和,正好勉强够了。
邴温故本想处理下丰州城堆积的陈年旧案,结果发现旧案并不多。有也及时处理了, 目前为止丰州最主要的还是匈奴问题。
邴温故坐在书案后静思丰州城的未来,丰州现在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建设和匈奴。
对于其他人而言, 匈奴或许才是最难解决的,毕竟这是困扰了边境百年的问题。但是对于邴温故而言,匈奴才恰恰是最好解决的。
在星际的时候, 虫族狡猾如斯,照样被邴温故打的听到他的名字就狼狈逃窜。
匈奴, 不服?那就打到服为止。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建设和发展,丰州这边的土地, 并不适合种植粮食。想要发展成农业大国太费劲, 农业并不是丰州的优势。
邴温故想着, 毛笔在纸上画着,转而又想到了匈奴的问题上。
邴温故叫来沈城舟, “丰州地处边境,频频遭遇匈奴倾扰, 适合走全民皆兵的路线。所以本官考虑良久,打算在城内开了武馆,全城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开始习武。”
沈城舟内心无语至极,就算新官上任三把火,也用不到这么折腾吧。
“府尹大人,如今丰州城内剩下的都是些女人和孩子, 他们实在拿不动兵器,不适合上战场。”
“本官从未打算让这些人上战场,只是丰州地理位置特殊,在这生活懂些拳脚功夫更安全。如此一来,日后遇到匈奴,尚且有一博之力,不至于一下就成了待宰的羔羊。”邴温故阐述自己的思想。
沈城舟摇头,“女子和孩子们不适合。”
邴温故见沈城舟讲不通,直接下了命令,也不用他同意。
“此事本官意已决,你带人去贴通告吧。明日本官会叫丛林选出合适的士兵下去叫百姓们拳脚功夫。”
沈城舟心中摇头叹气离开衙门,张罗着贴告示去了。
城内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态度同样分化成两极。
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躺在病床上,听着儿媳妇丛氏的叙述,生气的问道:“这个新来的知府不想着打匈奴,尽搞这些没用的干什么!”
老妪又问道:“难不成咱们家还需要去人吗?”
丛氏回答,“说是所有百姓都要参加,听说乡下那边都去士兵驻扎在村中教授拳脚功夫。”
“他们能跟咱家比吗?”老妪气的直捶床,“咱家可是有男丁在戍边军的,这点优待还没有。”
丛氏没吭声。
就在这时候隔壁邻居大娘撩开门帘走进来,问床上躺着的老妪道:“你听说了吧,新来的府尹派了士兵下来教武。”
老妪目光阴沉沉,点点头,大娘给老妪使个眼色,老妪便对丛氏道:“你去外厨房给你大娘倒碗水。”
丛氏点头。
大娘见丛氏走了,应该听不见他们谈话了,才道:“你让她去不?”
老妪摇头。
“这就对了,我也不打算让我家几个儿媳妇去。不是我说咱们两家家里常年没个男人,那教武功的可都是军队中正值壮年的男人。他们在军队里常年不见‘荤腥’,这些小娘们又干涸得很,万一勾搭到一起,岂不是让咱们儿子们当了乌龟王八蛋了!”
老妪黑着脸,“不知道那个府尹搞什么玩意,男女大防他不懂吗?”
大娘走后,丛氏跟着出去送人,路上遇见大娘的儿媳妇。
周氏问道:“你婆婆怎么说的,可让你去学武功?”
丛氏摇头,“不让。”
“那你还去吗?”
“去。”丛氏毫不犹豫道。
“啊?你去啊!”
“当然要去,不但我要去,两个孩子也要去。如今郎君不在家,家中就我跟婆婆还有两个孩子,婆婆常年卧病在床不能动弹。万一哪一日匈奴真打进家里来了,我若没点自保之力还能指望谁?”
周氏点头,“你家大郎跟着学就学了,小娘是个女孩子,就不用学了。”
“女孩才更应该学武功。男孩子匈奴人一刀就杀了,若是女孩子被他们捉住,他才是生不如死。”丛氏眼中都是坚定,“假如真到了那日,我希望我们都能有反抗之力,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赚了。”
周氏道:“好吧,那你去吧,我就不去了,我婆婆不让。”
上一篇:小狗主播的扮演任务又失败了
下一篇:和虫族上将协议离婚后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