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蒙恬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院后小路的尽头。
【阿田哥,好久不见!】
弹幕上都是这个,看得出来网友们迫切想和阿田哥打招呼的心情。
蒙恬走过来,让两名士兵去前面看着,亲自带江莼何淼向里面去。
何淼:“阿田哥,咱们自从在秋平狱分开都没有怎么见过,你上哪里去了?”
【话说何淼淼从跟阿田哥走在一起的视角来看,阿田哥也有一米九了吧。】
【反正我们的镜头是仰视的,完全能够想象到“采访者”是多小的一只。】
何淼:是蒙恬抬高,咱本人也有一米七多了好不好。
虽然男人这个身高属于矮个子,但他老爸说了,他们何家人发育晚,过了十八照样长个子。他这个基础能至少还能再涨十公分。
“章少府把主管制糖的事交给了我,甘蔗不足,我便带人去了百越地区一趟,这才把今年制糖的甘蔗补够了”蒙恬低头跟何淼说话,双眼里的笑意非常明显,看直播的人都能感觉到他对何淼的印象不错,老熟人了的。
因为跟百越当地人拿钱粮换甘蔗,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地百姓对秦军的抵抗性,仔细说起来,百越的归服、南边三郡的设立都不能说没有何淼和他的糖的功劳。
因为制糖的甘蔗只有百越产,朝廷那些反对陛下征战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蒙恬不喜欢何淼都不可能。
何淼说道:“咱们这里不能种甘蔗吗?我记得我们山里都能种。”
他家是北方的,小时候刚能记事的时候爷爷奶奶就种过,后来不大种了,只种那么一分地的让他们兄弟姐妹几个放假了吃。
再长大一些,一点都不种了,就是买着吃,但他确定的知道北方种甘蔗是可以的。
坐在手机屏幕前的何爷爷笑道:“这还记着呢。”
何奶奶:“只他小时候笨笨的,鑫鑫那几个大的会自己撅甘蔗,他小,撅不下来,坐在地头哭。”
说起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就又想跑到大秦去的孙子了。虽然每天能看着,但说不上话又摸不着,心里头想着呢。
蒙恬不可思议:“你会种?”在咱们这山地种?本来陛下就说,让人试试的,若不然便把制糖厂开设在南海郡一个。
【咱们阿田哥其实更想说的是,你怎么什么都会?】
何淼点点头:“会一点。”
蒙恬挺惋惜的,如此说来,当初若让何淼当大司农才真实对路了,于是说道:“这般说,你能教我如何种甘蔗吗?”
何淼:“能。那现在你们有多少白糖,可以送给我一些吗?”
蒙恬也是干脆的:“没问题。”虽然白糖真贵,但三五斤的主他还能做得。马上让人装了满满的一布袋,放到何淼手里。
【阿田哥能处,有糖他是真给啊。】
【种甘蔗技术哪家强,我们是真强。】
何淼打开扎口,看了眼里面的略微泛着一点琥珀色的白糖,比那天他临时做得成色更好。
“这个种甘蔗嘛,首先是要上底肥,什么是底肥呢,牛啊马啊拉的粪便搁在太阳底下晒个十天半个月的,碾碎犁到土壤里这就是上了底肥。”
【翻地还有一个好处,能把土里的虫卵冻死,深耕是最好的,肥力更足。】
【能看看秦朝的牛耕吗?秦朝的犁头长什么样子的,铁的还是铜的。我有时看史书,有的说铁农具在秦朝已经出现,却又有老祖宗收天下之兵铸为十二金人的传说,金人就是铜人,这说明那时候大部分人用的还是铜兵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铁农具应该是一种奢侈品的存在吧。】
于是在网友们的提醒下,何淼询问了蒙恬关于牛耕和农具的问题。
蒙恬的主业是打仗,对农事知道的比较笼统,用牛耕地的地区也没有多少,农具有铁制的,但配备得起的不多。
毕竟,铁不是多容易开采的。
何淼眼神一亮,升职的机会又来了。
穿越应急部门:提升炼铁生产效率的方法图纸早已经备好,就等这个契机呢。
何淼让蒙恬找好准备来年种甘蔗的田地,让他把出糖率更低的甘蔗尖尖截下来,储藏到地窨子里,来年就能用甘蔗尖种出来一片甘蔗林。
地窨子也就是地窖。
不知道秦朝是不是这个叫法。
何淼担心蒙恬不知道什么是地窨子,还跟人家仔细解说呢。
蒙恬表示很有,有的很多呢,别说储存一些甘蔗尖尖,冬天下鹅毛大雪的时候还能睡人呢。
陕西人:【我们的窑洞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啊,不知道在一开始是什么样的。窑洞加烧炕,才是我们陕西人度过冬天的大法宝。】
可惜糖厂附近没有现成的窑洞,何淼想看一下,就收到了阿田哥让他明天再来的邀请。
正要离开的时候,陪伴过来的江莼说道:“田主事,是不是也该给我一袋糖。”
震惊的眼神遮掩不住,蒙恬看向江莼:公子,你还是我们的公子吗?
【噢哈哈哈,五斤已经够多了。公子再要,莫得了。】
【江莼:你们两个刚才聊得挺嗨啊,感觉没我什么事。】
最后,蒙恬又让人装出来五斤,这次是更容易制作的红糖,拿给公子。
江莼看了看,糖质如沙,很细腻,不比何淼的白糖差,而且他们两个的不一样,回去能多长一个味道。
得了,走了。
何淼上车之后跟蒙恬摆摆手:“阿田哥,以后制糖方面种甘蔗方面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蒙恬挥挥手。
网友们:【你们还是别来了,让我一个制糖的大将军损失了十斤糖的KPI。】
于是这天的飧食,骊山园日常表现优异的一部分人都领到了一碗甜甜的豆腐汤。
砰砰砰一阵巨响,骊山园西北角,一个小小的陶窑役夫中间响起一阵碗碟碎裂的声音,年轻男子叫嚣:“他一个贱民能喝的,我为什么不能喝?把你们的李将军,给我叫过来。”
第96章 李斯子
李韬气势汹汹地走来, 一脚将这个闹事的家伙踹得平飞了出去,指着在场的官吏狱卒骂道:“你们都是木头桩子吗?叫一个役夫,不对, 这竖子竟然是个囚徒,什么时候骊山能让一个囚徒如此猖狂的。”
一名吏员跌跌撞撞扑出来, “上官容禀。”接着就迟迟疑疑地看着李韬。
李韬的眉心狠狠皱紧,道:“说。”
这吏员顶着李将军能把他烧死的视线, 头皮发麻地道:“上官,请借一步说话。”
李韬看了那家伙一眼, 人家对他露出一个挑衅的笑容。
嘿, 看来这小子的来历不浅啊。
到了骊山这地界,这有来历的,还有他不知道的?
于是李韬走到一边, 用一种特别平静的眼神看着吏员,“说说吧, 这是谁家塞进来的。”
虽然有各种赎刑的规矩, 但有时候也有那些公侯门第避免不了要服役的情况, 比如掺和进比较大的事情之中, 顶头的庇护者报不了那就只好送进来了。
送进来之后还敢嚣张的,要么是忘不了以前的威风,要么是家里的人在外面还能使上力。
不过若是能使上力, 不会把人这么放在骊山,送到咸阳栎阳蓝田这样的县衙服役, 基本上吃不了什么苦头。
而且即使非要送到骊山, 那也会提前跟他打个招呼,吃喝玩乐闯祸一等一的家伙来到这地方,没人庇护可不成。
咱骊山不是第一天送来什么王孙公子了, 但瞒着江莼和自己耳目的,这还是第一个。
吏员磕磕巴巴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下官也不甚清楚。人,是两天前,最上面的那位家臣送来的,说是犯了点小错,按律应该好好服刑的。”
李韬不耐烦:“谁家的家臣?”
最上面,最上面的谁?
陛下吗?
江莼在他身边呢,也不是因为犯错进来的啊。
吏员看了看左右,抬手挡着嘴,这是为了避免别人通过口型看出来他说的是谁的。
“正是李相,”送来的这人叫李灿,看他对李相家臣的态度,应该是李相在外面的儿子,“这件事挺不好开口的,成家人就说最好不惊动将军,让公子服刑完了直接离开。”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