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们一个个憋得面色通红,任谁被这么当面说都没办法无动于衷,有人当即就没忍住,向坐在上面的皇帝拱手道:“父皇,这分明是在妖言惑众,儿子们又岂有这女子说的那样不堪?天幕之言不可尽信。”
皇帝冷哼一声,看了这倒霉儿子一眼没有理会,天幕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他儿子是菜鸡,作为父亲的他面上无光,心里当然是不悦的。
但平心而论,天幕说的……还真不算错,不然他又怎么可能会这么久了,哪怕下面的人搞了不少小动作都还没有确立太子?这些儿子可不就是一群你啄我一口,我啄他一口的菜鸡。
皇帝心中念头转了一圈,转而再次看向了面前的天幕。
【史书有载,某一日赵王殷闯在家闲的没事突然机灵的小脑瓜一转,让手下去给他寻巫师来,巫师找来了,那他要干嘛呢?就让这个巫师扎小人诅咒他前面的那两个哥哥,总之这俩人死了他好上位。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奇怪了,说赵王这个大聪明怎么就一根筋认为两个哥哥死了,他就一定能上位呢?万一皇帝不选他选其他人怎么办?】
现在还不是赵王的五皇子殷闯在天幕提到他的那一刻就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起来,想一想史书上的巫蛊之祸,干这种事没被发现还好,结果被天幕当众说出来,他爹不会效仿武帝处理儿子的方式把他给弄死吧?
天幕害我!
百官没一个敢插话的,这毕竟是天家事,还轮不到他们管,只是皇帝是个手段强势的人,也不缺儿子,搞这种事的五皇子……轻一点儿被当今厌弃,重一点……这就不好说了。
也有人认真的盯着天幕,是啊,五皇子为什么那么自信,没了哥哥他一定就能上位呢?难道就因为他是菜鸡?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不少朝堂上的人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毕竟排行在前的儿子在继承上确实有优势,唯一意外的也就是五皇子居然蠢到信这种东西,别的不说,诅咒人真要有用的话还轮得到他吗?当今皇帝打天下的时候都不知道被其他对手扎了多少次小人。
【现代人受够了网络上的嫡庶神教,也就对所谓的嫡嫡庶庶产生了一定的刻板印象,甚至产生了什么嫡长子把庶子通通发卖啊这种搞笑段子,总之就是一群思想僵化的封建糟粕。
但所有制度最初能被发明出来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总不可能是弄出来逗乐子的,先不提随意贩卖亲爹其他儿子这种笑话有多离谱,嗯,这种也确实是说出来搞笑的,我们笑笑就行了。而对于古人来说,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就在于其稳定性,并不全是他们思想僵化的原因。
这么说可能还不够直观,我们拿史实举例,就说历史上那些搞宫变和造反登上皇位的,除了少数几个,哪一次不是死的血流成河?不光损害组织架构的稳定性,还损害人力和生产力,搞大了就是动摇国本的事。】
“说的是啊,江山社稷岂能容得下被这么折腾?”有殿中老臣抚着花白的胡须,轻声点评了一句。
所以说真不能怪他们总是上书要皇帝早立太子,道理都是一样的,谁也不能保证皇帝会不会某一天出点什么事,早点把二把手定下来,除了可以安大家的心以外,也能避免意外发生的时候,权利交接上万一出什么问题。
还有人面露古怪,嫡庶神教是什么教?贩卖亲爹其他儿子?真要有谁敢干出这种手足相残的事,逐出家门都是轻了,后世人也当真是奇怪,说古人封建,但怎么所思所想比他们这些所谓古人还封建?
【就例如黎太宗,他就是搞宫变登上皇位的,杀兄屠弟且为乐,开了个坏头。所以这也就是他被一些人诟病的原因,导致后世子孙一个两个都想效仿他来个宫变继承制——当然我们也都知道,这也是一群菜鸡,好的不学,学坏一出溜。
而且你要说立贤,怎么个立贤?这个说法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有些人甚至可以为了站队指鹿为马,对着他们家傻的流口水的殿下睁眼说瞎话夸他贤德,这就是党争夺嫡的开端,所以这个口子才轻易不能开。
而只要将继承人的选择钉死在嫡长上,首先就占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正统二字,那自然是万众归心,其他心怀鬼胎的人想要动摇都轻易没有办法,这也就达成了皇权更替的稳定性。】
天幕讲的通俗易懂,下面不少人跟着点头,确实就是这样,皇权更迭最好就是不要有太多起伏。
也有些人为天幕的形容忍不住喷笑出声:“这后世人说话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什么傻的流口水,虽然足够形象,但这也太……
【所以话说到这里,大家也都该明白了赵王的作案动机:没有了两个哥哥,那皇帝首先考虑的肯定得是他啊!】
第4章
所有心思具都被说中,五皇子低着头感受来自上首处皇帝冰冷审视的目光,整个人简直汗如雨下,一时竟连为自己争辩一二都做不到,舌头就跟打结了一样,一片空白的脑子里只剩下两个字——
完了!
三皇子很幽怨,他前头两个兄长去世的早,皇帝如今名义上的长子就是他,根据天幕所言,估计未来之所以会让他继位就有这个原因在内,他要是真能把下面的弟弟都发卖了倒还好呢。不,这么做有点过了,下面的弟弟也不全是那种悖逆之徒,只是他要是真有这种权利,估计也能震慑住这些兄弟,而不是最终落的一个被害死的下场,甚至连害他的那个人是谁现在都还不知道。
皇帝听了一耳朵儿子做的蠢事,压着的气实在憋不住,直接抄起桌上的酒樽就向五皇子掷了过去,他年轻时是个能百步穿杨的主,如今年纪大了也不算差,准确的砸中了五皇子的头,伴随着头破血流,皇帝愤怒的声音响彻大殿:“看看你这蠢货做的好事,都青史留名了!”
五皇子跪地俯首,丝毫不敢顶嘴:“儿臣……儿臣罪该万死。”
皇帝并没有因为五皇子的顺从而改变态度,只是深深的看了这个儿子一眼,随即派出人手,去五皇子的府上搜寻。
五皇子整个人顿时如同一滩烂泥般瘫软在地上。
其他人见此纷纷了然,看来这个时候五皇子就已经偷偷在搞他那个诅咒人的事业了。
其余皇子均惶恐不安,生怕下一个点名的就轮到自己,不过也有些人觉得自己必不可能犯下五皇子这样的蠢事。再说有人做陪衬,这下自己的机会不就来了吗?什么立长立贤的,那都要看情况,说不准那个宣太宗就是自己呢?做人就是要有梦想!
天幕自然不会理会下方的暗潮汹涌,自顾自的继续讲道。
【事实证明赵王想的可太美了,那点儿小动作根本就瞒不过精明的皇帝,小人没扎多久就被查出判圈禁,直到后来孝宗继承皇位,把他放出来,后续这才封了赵王。
不过都说了菜鸡互啄,犯蠢的自然不可能只有赵王一个,这里又有一则,说某日皇帝过寿辰,后来被封平王的十皇子殷闾和被封晋王的十二皇子殷闼素来不睦,得知弟弟准备了一份很出彩的寿礼,内心不忿,在即将献宝之时将侍从支开把两人的寿礼换了。
先不评价这个操作吧,等到献出寿礼之时,晋王才发现不对,当庭就说是有小人作祟,但皇帝哪里有闲心管这种事?这种破事都能被算计就是你小子太蠢,自己琢磨去吧,老子才懒得管你!
这其中应当也有皇帝想要让他自己查出来,顺便长个心眼儿的意思,但查是查出来谁干的了,古代又没有监控不能证明,况且当事人心眼也是一点没长。
史书有载,晋王喜好武艺,力能扛鼎,嗯……所以这么说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晋王直接冲去平王家里把人给捶了一顿。
他是战斗爽了,但这么干肯定影响不好,于是两人一起被罚——咱就说这事干的吧,你倒是找皇帝为你做主啊,既能显示出你的委屈,又能告平王的黑状,还能拉近父子关系,一举三得。
总之咱们从这两则故事中基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殷钊这些儿子那真是多才多艺,能文能武,不仅有忠厚老实型的,有迷信做法型的,有阴险奸诈型,甚至还有大耳瓜子呼你型的,就是没看到一个适合当皇帝型的。】
上一篇:Beta是你的谎言
下一篇:穿成万人迷他哥被迫装A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