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秦甲他们退下后,前厅中安静得只听见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温珣的注意力都被手中的第二封圣旨给吸引了,到底是什么内容,景瑞帝竟然让他自行查看?
正在好奇时,温珣眼前伸出了一只大手,秦阙伸手将第一封圣旨接了过去,缓声对温珣说道:“我先拿着,你打开第二封圣旨看看。”不知是不是温珣想多了,他觉得秦阙的声音中竟然有几分忐忑。
前厅的书案上很快出现了一张摊平的圣旨,圣旨上的内容并不多,温珣看完后却睁大了双眼。无他,主要是这封圣旨,是一封和离的圣旨。上面写着,若是某天秦阙不喜欢温珣了,圣上恩准他和离,并且会将端王府半数产业交给温珣带走。
圣旨上盖着大景的传国玉玺,做不了假。
温珣久久盯着圣旨,看得两只眼睛酸涩。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收起了圣旨,用明黄色的绸带慢慢捆扎着圣旨,心平气和地问道:“既然请旨给我抬了位份,为什么还要再求一道和离的旨意?”
秦阙张嘴笑了两声,温珣的反应给了他定心丸,端王爷声音也高了几分:“我不想委屈了你。我想将最好的东西都给你,想和你共白头。但是这些都只是我的想法,我并没问过你的意见。若是以后,你觉得我对你不好了,这就是你的底气。”
话音落下后,秦阙挺直了胸膛,自信满满地说道:“当然,我觉得这封圣旨永远都用不到,回头我就把它吊房梁上。”
温珣差点笑出声了,再看秦阙时,心中五味杂陈。就是这样一个粗犷的汉子,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对他好,这样的深情厚谊,他怎能辜负?
想了想后,温珣认真道:“嗯,好,挂高一些。”
秦阙嘿嘿笑了,展开手中的第一封圣旨看了又看:“看这个,琼琅,你看到了吗?上面说让我们择良辰吉日大婚。我找人算了一下,明年五月初五、六月十六和下半年的九月初十都是诸事皆宜的好日子。”
“你说我们哪天大婚好?”向来果断的端王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中,“若是按照我的想法,那自然是越早越好,只是大婚要准备的东西不少,没有半年好不了。我又想早些和你大婚,又想多攒些银钱给你打更多的嫁妆。”
温珣揣着手眉眼弯弯道:“我倒是不在意婚礼隆重与否,在我看来,只要亲人和朋友都在身边就是好日子。婚礼倒也不用铺张浪费,家宴足矣。”
秦阙知晓温珣不是喜好奢华的人,但是他还是坚定地说道:“我觉得还是要隆重一些的,一辈子就这么一次。”
笑闹一阵后,温珣疑惑地问道:“对了,给我升位份这个妙招是谁指点你的?”
先前没反应过来,此刻温珣觉得这一招太妙了。若是他一直是侧妃,端王正妃的位置空着,总会有人动心思,到时候免不了横生波折。
秦阙诧异挑眉:“这……还需要有人指点吗?”
温珣突然不知道说什么了,也是,秦阙这样的人怎会拿自己的感情做交易?他的满腔赤诚倒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
入冬之后天光变短,时间过得特别快。托册封圣旨的福,温珣在本该休息的日子里,是一天都没消停,虽然他将备婚的事情交给吴伯和袖青他们处理了,可有些事还得他亲自确认。就比如现在,蓟县城内最好的绣坊上门量他和秦阙的身量了。
温珣无奈地张开双臂,听着红玉和袖青叽叽喳喳的声音:“选衣服款式这种小事,你们两个决定就行了,何必非要拉着我?”
袖青轻笑一声:“王妃,这您……”
温珣抿了抿唇,扫了袖青一眼,袖青立刻改口:“琼琅你有所不知,喜服的样式诸多,不同的花色和质地,穿在身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你和王爷大婚,定然要做最称心如意的。”
红玉正和绣娘一起丈量温珣的腰身:“原本按照王爷和你的身份,是要宫里的绣娘给你们定制礼服的,就这样已经很委屈你们了。站直,量不好下次还要改。”
温珣任由绣娘扒拉着转了个身:“那你们可以先去量王爷的尺码,我还有一些事没处理好。”
正说着就见韩恬快步走进了屋中:“公子,范家学院的学子们来了,正在前厅候着。”
小少年自从跟着温珣之后,半年的时间长高了不少,做事也稳重了许多。前段时间范栗身边少个伺候的人,温珣就让韩恬过去帮忙了。哪知道韩恬还真不赖,跟着范栗后学问大有长进,就连范栗都夸他机灵。
听到这话,温珣双眼亮了:“来了?来得正好。先去阿兄那边,让他传膳食去前厅。天寒地冻,他们一行人定然饿了。”
韩恬笑着应了一声退下了,他就喜欢王妃这点,跟着王妃有饱饭吃。
等温珣赶到前厅时,饥寒交迫的学子们正在喝热汤吃着饼,这十二个学子是范栗从范家学院中挑选出的第一批能做事的学生。他们来自穷苦人家,若不是范家学院优待,他们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温珣的目光在学子们打着补丁的衣服上扫过,眼底露出了不忍。他侧头对站在门外当值的部曲低声道:“取十二套厚布衣裳来。”
就是这句话,惊动了屋内的学子们。学子们放下碗筷慌乱地吞咽着口中的食物,然后擦拭着嘴角起身拱手行礼:“学生见过王妃。”
温珣阔步进门,摆摆手和颜悦色让大家坐下:“不必多礼,先吃饭,饼和热汤管够。天寒地冻唤大家前来,辛苦诸位了。”
“不辛苦——”人群中传来了一声有力的回应声,“能为王妃效力,是我们的荣幸。”
温珣抬眼看去,笑道:“先吃饱肚子再说,肚子填饱了身体暖了,才有力气说话干活。”
等学子们吃完饭后,部曲们也取来了厚布衣裳。学子们每人分到了一套干净厚实的衣裳,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温珣,“王妃,这是给我们的吗?”
温珣笑着点点头:“自然,不用客气,快穿上吧别冻坏了。”前厅中虽然升了碳炉,可是宽大的屋子散热也快,温珣身着狼皮大氅依然觉得寒气逼人,这些学生们穿着破旧单衣怎能扛得住?
当然,部曲们的身量远比学子们高大,学子们穿上衣衫后像是偷穿大人衣衫的孩童,看起来有些可笑。可是在寒冷的冬日里,能有这样的一套衣衫,足以温暖他们的躯体。
温珣垂下眼帘,遮住了眼底的暗淡。大景的贵人能在冬日里身着锦帽貂裘,进出有炭盆的屋子,可是大景的百姓却没有这种条件。到了冬日,百姓们只能多穿几身衣服,多裹几层来抵挡寒气。他年幼时,就是因为落水后受了冻,才落下了到了冬日就手脚冰凉的毛病。
温珣轻叹一声,若是能找到棉花种子就好了。有了棉花就有了棉衣棉裤,轻便保暖的衣衫就能给百姓们增加许多温暖了。
终究是之前的他能力只有那么多,能找到土豆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已经是极限了。不过没关系,以后他的帮手会越来越多,这不,眼前的这些欣喜的小年轻们,就是他将来的帮手们。
第58章
等学子们平复心情坐下后,温珣温声细语道:“范先生应该已经对你们说过你们即将要做的事了,你们将会被送往辽东郡豢养牲畜。”
“你们能来到这里,想必经历过深思熟虑。我是读书人,我知道这个决定对于大家而言有多艰难,天下的学子苦读圣贤书,求的不过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我也知道豢养牲畜这件事在很多读书人眼中看来并不光彩。”
话音落下后,温珣的目光从每一个学子的脸上扫过,他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如他所料的那样,不少学子难堪地低下头,眼神中的痛苦和落寞无处躲藏。
“但是,那其实是世人的偏见。读书是为了开智明礼,是让人知晓面对困境时如何利用先人的智慧解决,读圣贤书是为了平天下事。即便是卖与帝王家,也是为了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能为天下人做事实。”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